【杂谈】笔记结构与梳理
对于笔记中小知识点的记录
- 脱离了整个文章想要讲的框架,包括一些背景知识,前文的点,算法等辨析
- 想要便于查找(单列标题是较好的做法),标题层级如何界定?
- 解决方案
- 整体使用 1—4 级标题(4 阶够用了)脉络梳理
- 如果有想要单列的知识点(其他文章便于引用的),穿插 5/6 级标题在文章中
笔记的归类
目前常用的大类包括日常,科研随笔,备忘,杂事,项目记录,不同领域的学习,读过的论文,杂书的记录与想法...,如何使用文件树+标签实现较好的归类?
-
解决方案
- 基本思想
- 文件树负责大类划分(目前分为 Projects/Areas/Resources/Period Notes,参考了 LifeOS,PARA 方法)
- 标签负责细致内容划分,比如学习领域。因为不同知识间经常有领域交叉,很难判断其所属关系,这时不好用树结构用多个并列标签索引(比如
概率论
与通信
,连个标签很难完全一个包含另一个,而是并列有交叉的关系,适合 tags) - 只用两级文件树(大类—领域),不考虑多级文件树(否则把时间浪费如何构建文件树上)
- 框架说明
- Projects:目前着手跟进的内容,如项目等;同时这里添加了一个
Inbox
文件夹,作为默认新建的文件所属地,不做内容划分,后续再进行归档 (当然目前堆积的也有点多) - Areas:目前关注的领域,且长期学习
- Resources:暂时告一段落的 Areas 内容,读书整理,论文笔记均放在这个文件夹。作为个人主要的“知识库”
- Archives:结束的 Projects 文件,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内容(比如一些文件模板,软件使用指南备忘,一些杂事文字工作等)
- Period Notes:作为日记功能,与 Calendar,Memos 等联用很方便,记录日常琐碎,也能快速链接到其他文件。(不过个人主要还是用来当做备忘,日记等还是手写有感觉)
- HOME:一个导航文件,作为启动页面,可导航或展示记录仓库总的成果
- Projects:目前着手跟进的内容,如项目等;同时这里添加了一个
- 基本思想
-
又一个场景:比如同为某一领域,但可能你看过不同的书籍有不同的体系(当然后面看多深入了解能够对知识点进行拆分合并,但失去了一开始笔记的初衷——辅助理解&备忘)。每本书内容没必要放在一个 md 文件中,太臃肿,拆开又觉得书里讲的差不多的内容多个文件易弄混
- 方案:文件采用
【XXX】具体内容
,相比用 tags即把XXX
(如强化学习入门
,压缩项目
,李宏毅机器学习
等)视为主要的 tags,更加直观且方便发布
- 方案:文件采用